本报讯 (记者 闫 利)日前,记者从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悉,为进一步加强食品真实性与溯源新技术交流、推广和应用经验分享,保障市场公平竞争和透明消费环境,由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主办,中轻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承办,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国家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协办,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支持的“2024食品真实性技术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年会”将于11月22—24日在北京举办。大会将邀请来自科技、监管部门的领导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聚焦食品质量安全,食品真实性技术、标准、认证、法规与监管趋势等核心议题,探讨我国食品真实性领域的发展规划和应用方向,正式启动“溯源中国·真实品质可信品牌提升计划”活动,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真实性协作机制,建立科学、高效的新型食品监管体系以及推动我国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红薯粉条里没有红薯、挂羊头卖“鸭肉”、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酿造食醋中添加冰乙酸……近年来,以假乱真、假冒名牌、成分替换、虚假标示等食品真实性问题愈发受到消费者关注,也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面对防不胜防的食品欺诈事件,食品真实性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食品真实性是除质量和安全之外的第三属性,它关系到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市场秩序的规范,直接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在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秘书长钟其顶看来,食品真实性的研究需要建立相关的手段和方法,这些方法既要具有专属性、高灵敏度,又要简便适用,从而更有效地保障食品的真实性,提升整个行业的质量管理水平。
据介绍,自2012年起,食品真实性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搭建起食品真实性领域国际化的高端交流平台,推动《食品真实性科学共识》发布和食醋真实性纳入监管体系。会期将同步举办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和中国食品科技学会食品真实性与溯源分会二届二次委员会会议。在食品真实性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扩大会议上,与会代表将研讨食品真实性纳入监管体系路径、解读《食品真实性科学共识》。
此外,大会期间,还将举办食品真实性保障技术与欺诈防范、健康食品真实性技术研究与新赛道构建、地理标志产品特征识别与发展趋势、监管科技创新助推调味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四个主题分论坛,聚焦食品真实性技术细分领域,探讨对食品质量安全有效追踪溯源的方法、食品真实性前沿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助力食品行业逐步遏制“劣币驱逐良币”等造假现象,提升民众的食品消费信心,落实食品质量强国战略。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消费日报网。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消费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消费日报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线.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消费日报网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消费日报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消费日报网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消费日报网不负责任。